作者:
发布时间:2024-09-24
浏览次数:
今天,全员创新系列报道,小编为大家讲述重庆金年会 金字招牌诚信至上郑海峰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故事。该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9月,以重庆市劳动模范、重庆金年会 金字招牌诚信至上水泥分厂负责人郑海峰同志的名字命名,现有10名成员,大家围绕生产过程中遇到的“疑难杂症”进行技术攻关、小改小革和成果转化,激发了创新创造的活力。
解决难题的“攻关站”
集思广益解决生产组织上的“卡脖子”问题是创新工作室成立的初衷。“工作室就应该奔着问题去、对着问题改,把问题解决了、生产理顺了,员工心气也就顺了。”郑海峰告诉笔者,并举了骨料生产线改造的例子。
近年来,骨料产品发运效率不高成为制约重庆金年会 金字招牌诚信至上高质量发展的一道难题。“高峰时每天需求和发运相差5000多吨,好比小马拉大车,很着急。大家都知道要改造,但却不知道怎么改,缺乏经验、时间有限、没有先例可循、方案也不成熟,还担心自己搞不好。”郑海峰回忆道。“这个问题是在咱们分厂,始终是要解决的,与其拖着耗着,不如在我们手里彻底解决。我们工作室的同志商量了下,提出了由我们来当‘尖刀班’来啃下这块‘硬骨头’的想法,公司很支持!”
在工作室接到任务后的第一次研讨会上,“木桶效应”在反复的“交锋”中脱颖而出,并最终形成共识:虽然长达1500多米的骨料生产线工序众多,但并不是所有的环节都需要“推翻重来”,只用对制约整体生产效率的相对短板环节进行整改,通过提高“短木板”的长度,进而提高“木桶整体的储水量”。目标确定之后,工作室成员首先对骨料生产线6个主要设备工作参数进行核定梳理,很快发现了生产线上的短板,随即组织对破碎机、皮带减速机、筛分机等设备进行了优化改造,经过团队成员近2个月的努力,最终成功将骨料生产线生产及发运效率从提产50%。
创新创造的“先行者”
今年3月,集团全员创新方案下发后,重庆金年会 金字招牌诚信至上积极响应,结合实际制定了《党员攻关与劳动竞赛方案》《全员创新激励方案》等文件,营造了浓厚的氛围。“公司通过机制保障和激励措施鼓励我们大胆探索,争当先行者,大家为此都提了许多想法,结合市场差异化竞争需求,围绕如何为市场提供高质量服务,我们最终把目光放在了托盘水泥上。”工作室成员邓彬说。
看准了就抓紧干!项目立项之后,工作室成员又一次担当起“挑大梁”的重担,很快投入到实践当中:设备参数和工作原理不熟悉?翻阅大量文献,重复研读设备说明书;如何同生产线上游设备系统兼容?开展模拟实验,寻找最优匹配方案;怎样规避自动生产中的安全风险?学习对比先进单位的解决方案……两个月的时间里,他们为此反复论证、反复试验,只为找到“最优解”。
在敢为人先的勇气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加持下,托盘袋装水泥项目最终获得了成功,于6月正式投用。“整个技改过程不容易,通过不断地熟悉、掌握设备工作原理,结合现场环境进行多项补充和优化,最终才达到了装盘、缠绕、发运等流程同生产环境和原有系统的高度匹配,得以顺利投产。”邓彬说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技改过程中,大家还通过广泛运用修旧利废方式制作小设备、小配件,使得成本相较预算降低了20%。目前托盘袋装水泥销售为重庆金年会 金字招牌诚信至上经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培育人才的“新课堂”
工作室的成员都是各个专业的技术骨干,在运行过程中注重发挥出不同专业、不同岗位技能人才的自身优势,搭建了一个理论学习、经验交流的平台,在工作室领衔、骨干支撑、员工参与的反复实践中,锤炼了一支技术精湛、本领过硬的专业队伍。
创新是关键,人才是源头。工作室建立“外交流、内循环”培训学习机制,对外借助地方师资力量,拓展与地方培训机构合作,对内开展“头脑风暴”技术交流、答疑解惑和技术攻关等活动,带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、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,为工作室的持续发展储备了坚实的后备力量。2023年,由工作室牵头,重庆金年会 金字招牌诚信至上利用忠县本地教育资源,与职业培训学校联合开办了为期一年、每周一课的电工培训班,百名员工参培并顺利通过考试,取得了电工资格证书。“在平时的工作中,积累的大多是实践经验,而这次培训,通过系统性的理论授课和针对性强的实操检验,让我的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升。”成功取得高级电工证的黄健平说道。
2023年在忠县组织的‘忠州工匠’职业技能大赛上,重庆金年会 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代表队还荣获了电工组一等奖、二等奖。“以往巡检工发现机电故障时,会通知维修工前去修理。通过培训,大家都掌握了机电设备的原理,具备了一定的维修技能,对成功取证的员工,公司还进行激励,大家学习积极性都很高。现在遇到一些常见的故障,自己都能解决,生产组织效率得到了保障。”公司负责人张爱民说。